
很多小伙伴都很关注“斜视手术眼睛有线”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你通过以下的文章内容就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一、斜视手术动完为什么过一段眼睛又有一边斜视
斜视手术后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疲劳用眼,一般护理方式有:
2、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过度用眼,揉眼,避免眼睛过度疲劳,充足睡眠。
3、饮食上注意营养摄入要均衡,忌烟酒和辛辣 *** 性食物。
4、存在屈光不正,术后需及时配镜。对于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术后应带原矫正眼镜,且尽量不用近距离视力,以免调节而至内斜视的复发。如有弱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弱视训练。
5、学会正确用药水。首先家属或病人将手洗干净,然后病人取仰卧位,嘱其眼睛向上看,家属或病人左手拇指食指分开上下睑,拇指向下轻拉下睑,右手持眼药瓶,将眼药点于下穹窿部,嘱其轻转眼球后闭目1-2分钟,用吸水纸拭去流出的药液。点眼药时瓶口距眼睑1-2厘米,勿触及睫毛,同时点两种药物以上者每种药间隔3-5分钟,每次点1-2滴,混悬药液如氟美龙用前要摇匀。
二、斜视手术之后眼睛还有斜视,不动手术会不会越来越斜
1、1,斜视严重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做完手术之后斜到另一边去,会保留一点斜视,恢复期过完之后就会慢慢恢复的,
2、2,手术完之后已经没有斜视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次斜视,这样情况下,是引发你斜视的根源,比如双眼视力差距很大,这样的话,斜视复发几率是比较高的,以后还是要再做斜视手术才能矫正外形了,除非你先调整好双眼的视力差距问题,让你的双眼视力平衡。
三、斜视手术后眼睛有东西
1、我弟弟也曾经做过斜视手术,术后虹膜(眼白部分)充血很久,也有颗粒状异物。不过不用担心,那时眼内毛细血管出血,属于术后正常现象。你只是有颗粒的异物还是恢复不错的。医生说按照方案调养一段时间就会吸收干净的。前提是听医生的话,不能做的不做,不能吃的不吃啊!
2、建议你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异物较长时间不消除就要就医了!
四、做斜视眼睛手术的流程
可以用腱切除术,断腱术或后徙术有效地减弱上斜肌功能。手术时应尽少破坏腱鞘和附带的筋膜层。
1.由上直肌附着点鼻侧开始,向鼻侧延伸,作一与角膜缘平行,长约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直达巩膜。
2.用两个斜视钩分别钩住上直肌及内直肌的附着点,再用第三个斜视钩将切口后缘的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钩起。将三个斜视钩向外拉开,使切口形成一个等三角形。
3.在切口深处可见一白色的条带,即在肌鞘内的上斜肌肌腱。此处的上斜肌肌腱宽约3mm,将斜视钩伸入切口深处,钩起上斜肌肌腱及极少量附带的眼球筋膜及肌间膜。
4.剪开斜视钩上的组织,使钩由上斜肌后伸出。沿肌腱的长轴剪开肌腱鞘膜,再用一小钩仅钩起肌腱并剪断之。
在断腱前首先决定拟剪断的位置。靠近上直肌鼻侧断腱所起的减弱作用小,越靠近滑车断腱减弱作用越大。
上斜肌肌腱切除术所起的强弱作用不决定肌腱切除的多少,而在于肌腱切除的鼻侧端离滑车的距离。所以断腱术与肌腱切除术能起到同样的效应。断腱完毕后,肌腱自动退缩,连续或间断缝合切口。
正常的上斜肌附着在眼球颞上象限,有下转、外转及内旋眼球功能。将肌腱的前一半向前移位5~8mm可以加强上斜肌的内旋作用而不影响上斜肌的其他功能。本手术专为上斜肌麻痹所引起的眼球外旋。
1.先在角膜缘12点处安置一根穿过结膜及浅层巩膜的固定眼球缝线,将眼球向下牵引。在眼球颞上象限,由上直肌附着点颞侧开始向外延伸,作一个与角膜缘平行的、长5~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及球筋膜。将上直肌向鼻侧牵拉,暴露上斜肌附着点。用斜视钩将上斜肌肌腱劈分为前、后两部。
2.在前部肌腱上,离附着点2~3mm处,安置5-0可吸收缝线。由附着点剪断前部肌腱。
3.将其缝在向前5~8mm处的巩膜上。断端的新附着点恰好位于上直肌的颞侧。
1.在颞上象限,由上直肌颞侧缘开始向外,作一与角膜缘平行的结膜切口,长约5~8mm,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将两个斜视钩分别钩住上直肌附着点及切口后唇,暴露斜肌附着处的肌腱,用斜视钩由上直肌下钩出上斜肌腱,将折叠器代替斜视钩钩起上斜肌。
2.目前还不能定出每一例的折叠量,但多做比少做效果好。垂直偏斜愈大,上斜肌肌腱松弛所需的折叠量愈大。一般折叠12mm.折叠起一定数量的上斜肌后,在折叠肌肉的两侧,安置并结扎缝线,将折叠器撤出。
3.将折叠肌的顺着肌肉走行的方向,缝在浅层巩膜上,该处巩膜较薄,注意勿穿通眼球。
此外,在钩上直肌及暴露上斜肌时,操作必须十分轻巧,不容许粗暴的动作,因该处特别容易形成粘连。
1.在眼球的颞下象限,距角膜缘9mm,作与角膜缘平行的结膜切口,长为8mm,贯穿结膜、眼球筋膜和肌间膜,直达巩膜,切口必须位于眶下脂肪垫之前。
2.将蝇头剪伸入切口,紧贴巩膜,分离巩膜与下斜肌面之间的丝状联系。
3.在直视下钩起下斜肌,先将两个大斜视钩分别伸到外直肌和下直肌附着点后,再同另一小钩钩起结膜眼球筋膜切口的后唇。在切口深处,位于巩膜与后Tenon膜的交界处,可见下斜肌的前缘。
4.用小斜视钩钩起下斜肌的前缘。注意只钩起肌肉的前沿而避免将肌间膜(后Tenon膜)穿通。引起不必要的眶脂肪脱出,产生出血和术后牵引粘连。
5.用剪子或手术刀分离出小斜视钩的露出斜视钩。
6.再用两个大斜视钩代替小斜视钩,将与下斜肌有联系的筋膜层组织从分离干净,露出5~8mm长的下斜肌,撤出外直肌和下直肌附着处的斜视钩。
7.用两个止血钳分开6~8mm距离,钳往下斜肌肌膜。
8.用剪刀或手术刀切除夹在两个止血钳之间的5mm长的斜肌,用电烙器烧灼肌肉断端以后撤走止血钳,使下斜肌退缩。
1.在下斜肌切除术时很容易残留部分下斜肌肌肉未剪断,因而影响手术效果。
2.因此在切除肌肉后应仔细检查下斜肌后部,如果发现有窄条肌肉遗留则切除之。
3.为了避免这一手术合并症,可在切除肌肉前首先找到下斜肌后缘,另用一个钩钩起遗留的肌肉,与肌肉合并切除。
1.下斜肌后徙术的切口,定位和暴露方面与切除术同。
2.将两根针和线或一根双针褥线在近外直肌下缘的下斜肌两侧,安置套环缝线(套环缝线安置在距离下斜肌附着点2mm处),注意仔细观察,必须将全部肌肉纤维包括在缝线内,因此必须分离出下斜肌的整个宽度,将肌肉与其下的巩膜完全脱离。
并将其固定在拟后徙处的巩膜上。缝合结膜切口。
下斜肌后徙术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决定后徙量。为“+”的亢进,则后徙下斜肌6mm;为“++”的亢进后徙下斜肌10mm:“+++”的亢进后徙下斜肌14mm,这是大的后徙量,但仍不足以纠正“++++”的亢进。Parks的经验是,做6mm后徙时,将离断的下斜肌前角(鼻侧角)缝线固定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4mm的结膜上,后角(颞侧角)缝在颞侧7mm处;做10mm后徙时,将前角缝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2mm向后3mm处,后角缝线安置在再向后3mm处,做14mm后徙时则将两根缝线缝在颞下涡状静脉穿出巩膜处的两侧。本术的缺点是操作比下斜肌切除术或截腱术更困难。
下斜肌断腱术仅将下斜肌与巩膜附着处离断,听其自然退缩,断端无需烧灼,也不用缝线,操作迅速简便,不足处是无法控制断端重新附着的位置。一般趋势是该肌肉附着在原附着点在附近或在外直肌下缘。效果不如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在所有的垂直肌手术中,下斜肌加强术(折叠术和前徙术)的效果差,适应证很少,一般很少施行,故不作介绍。
感谢您选择阅读关于"斜视手术眼睛有线"的内容。我们希望本文所述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并且让您获得新的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与我们保持联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