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白内障术后视力因素和为什么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会下降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白内障术后视力因素以及为什么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会下降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和正常视力一样吗
许多患有白内障的朋友在做白内障手术之前,都会问医生一个问题:这个手术做完之后,我的视力能达到多少呢?
首先,这个答案因人而异,并不是做了白内障手术就一定能达到优视力。
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就是照相机的镜头。人患了白内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混了,影响光线的进入。
做了白内障手术,等于换照相机的镜头,光线可以自然进入眼内,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
1、术后视力能达到多少,一般要看眼底功能如何,类似于照相机像素的高低,眼底功能越好视力恢复越好。
2、其次,更换的晶体不同,我们所获得的效果自然不同,一般来说,单焦晶体在手术后需要配镜,才能达到无障碍生活,而三焦晶体在术后往往无需配镜,就能获得远中近全程清晰视力。另外,还有双焦点晶体可供不同需求的患者选择。
后,我们在白内障手术中更换的人工晶体,可以终生使用,等同于我们的第二双“眼睛”,伴随一生。患者应该在与医生充分沟通后,慎重选择适合自己人工晶体。
二、为什么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会下降
1、一、眼底有病变-白内障手术很成功,视力也不一定提升
2、术前医生要对患者进行红绿色觉、光定位、B超、视觉电生理等项目的检查,由于白内障本身的病变,原本透明的晶体不再透明,抯挡了医生对眼底其他部位的检查,影响了医生对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其他眼病的观察和正确的诊断。此外,如果角膜(俗称黑眼珠)有营养不良或角膜变性等病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白内障术后的视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白内障术后的恢复质量。
3、二、屈光不正及晶体功能影响视力--近视、远视、散光和人工晶体的功能不完善可能术后需配镜。
4、正常人的晶状体有自动调节功能,使我们看远、看近都能看清。人工晶状体度数固定,看远物或看近物不能兼顾,要么能看近不能看远,要么能看远不能看近。为了达到较好的视力,病人一般可在术后3个月待伤口痊愈后到医院配镜。
5、三、.白内障手术切口、及并发症影响或需配镜,或自然恢复
6、如白内障手术后由于切口的影响,角膜(黑眼珠)的弯曲度会发生一些变化,术后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散光,从而影响视力,此时可在术后3个月伤口痊愈后进行验光配镜。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即术后2个月左右视力会下降并伴视物变形,医学上称为黄斑囊样水肿,这是一种白内障手术后的轻度并发症,一般6个月左右会自行消退,不需。
三、白内障手术后怎样配镜
1.如果患者施行的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则在术后1~2个月先尝试进行初步验光,已了解当前的屈光状态。佳配镜时间为术后3个月,此时手术切口已完全愈合,达到一个稳定的屈光状态。因此,配镜会比较准确。
2.手术后如果视力提高不佳,应该先去医院检查,寻找引起视力差的原因。因为白内障术后视力是否提高,不仅与患者的屈光状态有关,还与眼底视网膜功能,人工晶体植入的位置、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排除了其他非屈光状态因素后,再请医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配镜。
3.一般来说,大多数医生会让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接近一个正视状态,即看远时清楚,而看近阅读时需配戴老光眼镜。当然,有些医生也会给患者保留100~200度的近视,这样可以兼顾到远距离视力和中距离视力,使患者能在不戴镜的情况下进行一般的日常活动及阅读。如果患者还想获得更佳视力,可以看近和看远各配一副眼镜。因此,手术前患者应根据实际工作、生活需要,告知医生自己希望达到的视力状态。如对看远距离物体要求高,医生可通过植入相应度数的人工晶体,使你达到完全正视状态。如果需经常从事近距离工作,则医生也会植入相应度数的人工晶体,为你保留250~300度的近视,以患者33~40米的近距离阅读。
4.如果是双眼白内障,医生一般先做视力较差的那只眼的白内障手术,1~3个月后再做另外一只眼。患者可在第二次手术后3个月再进行验光配镜,这样有利于双眼达到平衡,配镜效果也较好。如果是单眼白内障或双眼白内障有一只眼白内障程度较轻无需手术者,可通过准确的配镜,尽量减少双眼屈光度数的差异,从而达到双眼平衡。
5.患者是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医生往往要给患者术后保留200~300度的近视度数,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高度近视患者已习惯了一种较近距离的阅读方式,只有在术后保留一定的近视度数,才能保持他们原有的阅读习惯。当然,看远还需要配一副相应度数的近视眼镜。
6.患者术前如果存在单眼或双眼的眼底病变,如黄斑(人眼视网膜上视力敏感的部位)变性、黄斑出血甚至做过视网膜脱离手术。则应有思想准备:手术后视力提高很可能不多或没有提高,即使通过配镜也无法达到较好的矫正视力0.8或1.0。这是因为具有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的眼睛就像一部照相机,相机的镜头和底片都存在故障,如果单纯做了白内障手术,相当于调换了一个新镜头,而底片的故障(黄斑变性)却无法解决。所以,患者手术后视力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可能出现下述问题:如总觉得眼前有一个黑影遮挡,看物体时需要侧着头看,甚至有重影出现。此时通过配镜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只能靠双眼和大脑的不断适应(一般需3~6个月),使这种不适症状逐步得到缓解。
7.有些患者手术前双眼视力相差较大(医学上称为屈光参差),比如说右眼600度近视,左眼200度近视。这类患者在手术前往往习惯用近视度数高的右眼看近物,用近视度数低的左眼看远方物体。白内障手术植入相应的人工晶体后,患者双眼的屈光度可能变化为双眼均有100度的近视。此时,患者可能出现强烈的视物不适感,双眼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这时也会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1~3个月),重建双眼平衡,双眼单视,双眼立体视,终达到新的大脑和视觉的协调一致,能同时用双眼看近或看远。
8.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小于两岁者,一般不主张植入人工晶体,因为这类患儿眼球未发育完全,手术难度较成年人大,术中或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目前,有些医技精湛的眼科医生已经尝试对这类患儿植入人工晶体,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大于两岁的患儿应该植入人工晶体,但由于患儿合作性较差,又往往合并眼球震颤、斜视等问题,人工晶体度数的测量常会有一定的误差,有时甚至无法测量。因此,有时必须依靠医生的经验来估计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在这种情况下,术后及时准确地验光配镜尤显重要。年龄过小的患儿在检影验光时往往不能很好配合,加上眼球还处在不断发育的阶段,随年龄增大屈光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我们建议6岁以下的白内障术后患儿每3~6个月验光一次,必要时及时更换眼镜。当然,对于一些家长医从性很好的患儿,我们也可为患儿定制特殊的隐性眼镜,这种 *** 特别适用于单眼的白内障患儿。但是隐性眼镜需要每天取戴和清洁,定期到医院随访。验光配镜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即弱视训练。对于白内障患儿弱视训练时间较其他弱视患儿长,往往需要3~6年,见效也比较慢,家长和患儿都需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四、为什么白内障术后视力会下降
1、一、眼底有病变-白内障手术很成功,视力也不一定提升
2、术前医生要对患者进行红绿色觉、光定位、B超、视觉电生理等项目的检查,由于白内障本身的病变,原本透明的晶体不再透明,抯挡了医生对眼底其他部位的检查,影响了医生对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其他眼病的观察和正确的诊断。此外,如果角膜(俗称黑眼珠)有营养不良或角膜变性等病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白内障术后的视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白内障术后的恢复质量。
3、二、屈光不正及晶体功能影响视力--近视、远视、散光和人工晶体的功能不完善可能术后需配镜。
4、正常人的晶状体有自动调节功能,使我们看远、看近都能看清。人工晶状体度数固定,看远物或看近物不能兼顾,要么能看近不能看远,要么能看远不能看近。为了达到较好的视力,病人一般可在术后3个月待伤口痊愈后到医院配镜。
5、三、.白内障手术切口、及并发症影响或需配镜,或自然恢复
6、如白内障手术后由于切口的影响,角膜(黑眼珠)的弯曲度会发生一些变化,术后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散光,从而影响视力,此时可在术后3个月伤口痊愈后进行验光配镜。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即术后2个月左右视力会下降并伴视物变形,医学上称为黄斑囊样水肿,这是一种白内障手术后的轻度并发症,一般6个月左右会自行消退,不需。
关于白内障术后视力因素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